当前位置:
典型案例 >


罚没总金额51万!柯城区卫生监督所重拳出击,严打非法医美!
发布日期: 2022- 05- 24 访问次数: 信息来源: -


在微整形风靡的当下

很多非法整形机构
工作室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
行业鱼龙混杂,乱象丛生
为整顿医疗美容服务市场秩序
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
近日
柯城区卫生健康局对辖区内某医疗美容诊所开出大额罚单!


图片

发现线索


      柯城区卫健局在多部门联合医美乱象专项检查时发现:一家还在筹备阶段的医疗美容机构,在未取得《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》的情况下,明目张胆的使用无医师资质的人员为顾客开展光子嫩肤、水光针、激光脱毛、微针等医疗美容项目服务。执法人员当即开展立案调查。


图片

案件经过


图片


     卫生行政执法人员在现场查及大量一次性使用带针注射器、各种医疗美容相关仪器设备。经调查,该机构虽然已办理营业执照,核准名称为某某医疗美容诊所,但实际还在筹备阶段,并未达到诊所的设置要求,也没有取得有效的《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》,却在长达15个月的时间里由未取得《医师资格证书》和《医师执业证书》的工作人员给顾客开展水光针注射、祛斑等医疗美容项目服务更有甚者,当事人在卫健部门责令立即整改后,仍然在给顾客开展微针、水光针等医疗美容项目服务。


图片

处罚结果


图片


      该机构的行为违反了《中华人民共和国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》第三十八条第一款的规定,依据《中华人民共和国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》第九十九条第一款“违反本法规定,未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擅自执业的,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健康主管部门责令停止执业活动,没收违法所得和药品、医疗器械,并处违法所得五倍以上二十倍以下的罚款,违法所得不足一万元的,按一万元计算”的规定,对其作出如下行政处罚:

     1.没收用于医疗美容项目服务的药品、器械;

     2.对涉事机构罚款、没收违法所得共计人民币42万余元;
     3.对涉事无医师资质开展医疗美容服务人员罚款人民币9万元。


 图片

 卫监部门再次提醒:

      生活美容场所是指根据宾客的脸型、皮肤特点和要求,运用手法技术、器械设备并借助化妆、美容护肤等产品,为其提供非创伤性和非侵入性的皮肤清洁、护理、保养、修饰服务的场所。


     医疗美容是指运用手术、药物、医疗器械以及其他具有创伤性或者侵入性的医学技术方法,对人的容貌和人体各部位形态进行的修复与再塑。凡是涉及到激光类、创伤性、注射类的,诸如瘦脸针、水光针、玻尿酸注射、抽脂、双眼皮等全部属于侵入型医疗操作手段,都属于医疗美容的范畴。

     任何单位和个人,未取得《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》并经登记机关核准开展医疗美容诊疗科目,不得开展医疗美容服务。医疗美容服务也只能由具有《医师执业证书》的美容主诊医师才能实施,若有护士或非卫生人员操作属于非法行为。



非法医疗美容行为
一旦发生意外
很可能导致严重后果
消费者在进行美容前一定要留意两点:
一是机构是否持有《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》,许可的医疗美容科目是否与实际开展的科目相符;
二是美容医生是否具备医疗美容主诊医师资格。
如发现有非法开展医疗美容的行为,请及时向政府服务热线(电话:12345)举报。






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
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